
《隨筆雜談》:長大後,我們都變成了單人遊戲玩家
2025 Oct 16 心靈與科學 宗教與哲學 影視作品 影視作品
我還記得在高中那時,
正是線上遊戲《魔獸世界》火紅的年代。
每個人會搶著下班時間組織團隊、
推進地下城、提升裝備。
當時聊天頻道裡,
都會充斥著相似的招募訊息:
「冰冠城寨25人普通團隊徵人」
「團隊目前缺少2名有經驗的補師」
「徵求已經攻略完成的人」
「裝備等級必須232等以上」
「有意願者請用密語」
「並且貼上你的成就紀錄」
因此,團隊地下城在每週刷新日時,
都像是一場場徵人與時間賽跑的戰爭,
攻略地下城越快,
越能夠將省下的時間去培養提升角色其他的技能。
彼時,我只相信著:
「只要我技術提升得足夠快」及
「角色裝備足夠強力」
就能離「被人需要」這件事更靠近一點。
有一晚開始,我的戰友拒絕與我組隊打王,
說他要去「帶新人練等」。
那天晚上,我看見戰友帶著幾個剛出新手村的角色,
一邊講解地圖、一邊陪他們打怪。
他耐心地教他們怎麼調整技能、
怎麼行動、怎麼接取任務,
偶爾放個聖光治療被精英怪追擊的新手,
默默保護著一群菜雞。
老手帶新手的畫面很是怪異,
他似乎在用時間交換某種我無法理解的裝備。
我曾經笑他浪費時間,說你帶他們又沒獎勵、
人家說不定玩了一下沒趣就不上線了,
他只是淡淡地跟我說:
「我一個人變強有點沒意思了」
結局是時間過得很快,接著我開始忙於課業,
漸漸退出《魔獸世界》,也沒再與戰友聯繫了。
多年後的現在,
我偶爾會想起朋友帶著新手練功這件事,
此刻有了不同的角度。
朋友選擇放棄提升裝備的機會與時間,
取而代之是深刻體驗到與他人連結,
並看見別人成長的快樂。
《魔獸世界》裡有一句話:
「別忘了帶你朋友到艾澤拉斯看看」
「也別忘了看看艾澤拉斯以外的世界」
高中時候的我只聽懂前半句,
我以為這是在鼓勵團隊合作,
提醒玩家不要獨自升級、記得帶上朋友。
後來我才明白,真正重要的是後半句:
「看看艾澤拉斯以外的世界。」
這句話不只是寫給沈浸遊戲忘記休息的少年,
更是寫給只記得提升等級,只容許變強的人們。
我們一生都在升級,
升級各種外在資產與身份地位,
我們努力工作、學習、創業、追夢,
都在尋找同一件事:
我是有用的、我想被看見、我會屬於這裡。
然而,我們常常忘記了來紅塵走一回與他人連結的重要性。
後來我讀到兩位心理學家Edward Deci 和 Richard Ryan發展出自我決定理論
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, SDT)才明白這件事。
他們花了幾十年追蹤學生、員工、運動員,
並從七○年代開始觀察一個簡單的現象:
為什麼有些人越被上司獎勵,反而越沒動力完成任務?
為什麼一件原本自己喜歡的事,變成責任後就開始厭倦它?
後來發現,推動人往前進的並非只有獎勵或懲罰,更存在著三個心理資源。
・自主(Autonomy):我能選擇它。
・勝任(Competence):我能做得到。
・連結(Relatedness):我與你同在。
只要這三樣同時存在,
人就會自然地往前邁進,甚至不需要被他人鼓勵。
或許「看看艾澤拉斯以外的世界」,
就是透過觀察遊戲新手加入時獲得的體驗,
同時找回自己忘記許久的快樂。
我想,朋友肯定是意識到這點,
才選擇默默守護素不相識的新手們。
與此同時,我開始反思並理解「自我升級」這件事。
升級一方面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壯、
越來越高效能;
另一方面更是能誠實地看見自己,
了解是什麼在推動自己,
又是什麼不斷困住你,讓你原地踏步。
榮格曾說:
「在你使潛意識成為意識之前,它會主宰你的生活,而你會稱之為命運。」
人們並非缺乏能力做出選擇與改變,
往往是我們不清楚自己正在被哪種內在動力牽引。
我的朋友之所以願意手把手帶領新手們,
是他明白那裡有他真正的動力,
回歸到「連結」的渴望。
他想與人前行,並再次看見曾經是新手的自己。
而我,只看重「勝任」急忙著升級,
錯過了同在的機會。
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,在「我應該」與「我想要」之間搖擺,
我應該把握時間升級完成、完成無與倫比的偉業;
我想要與他人共同成長、成就他人並完成自我人格。
只是,這不是二元對錯的是非題,
你該做的是好好看見自己是誰,
找到現在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所以,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內在人格是依靠什麼前進,
我想邀請你試試「榮格12原型人格測驗」。
「榮格12原型人格測驗」不去貼記標籤,
我想幫你看見自己正在運作的心理原型,
找到你在面對挑戰時,你會不自覺做出的決定,
並且影響你行為的潛意識原型人格。
有的人看見「英雄」人格,不斷突破規則創造傳奇;
有的人成為「照顧者」人格,願意照顧家人承擔責任;
也有人嚮往「探索者」人格,想要在人生邊界裡尋找自由。
每種人格原型都有光明面同時也有陰影面,
它們共同組成了你此刻行動的方向。
「榮格12原型人格測驗」幫助你看見自己的核心特質,
理解被人格陰影面控制時會發生的事情,
也能讓你在與他人互動時,多一份理解與餘地。
就像我的戰友選擇回到新手村一樣,他沒有停止遊戲,
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「練等」。
👉點擊這裡,開始測驗。
正是線上遊戲《魔獸世界》火紅的年代。
每個人會搶著下班時間組織團隊、
推進地下城、提升裝備。
當時聊天頻道裡,
都會充斥著相似的招募訊息:
「冰冠城寨25人普通團隊徵人」
「團隊目前缺少2名有經驗的補師」
「徵求已經攻略完成的人」
「裝備等級必須232等以上」
「有意願者請用密語」
「並且貼上你的成就紀錄」
因此,團隊地下城在每週刷新日時,
都像是一場場徵人與時間賽跑的戰爭,
攻略地下城越快,
越能夠將省下的時間去培養提升角色其他的技能。
彼時,我只相信著:
「只要我技術提升得足夠快」及
「角色裝備足夠強力」
就能離「被人需要」這件事更靠近一點。
有一晚開始,我的戰友拒絕與我組隊打王,
說他要去「帶新人練等」。
那天晚上,我看見戰友帶著幾個剛出新手村的角色,
一邊講解地圖、一邊陪他們打怪。
他耐心地教他們怎麼調整技能、
怎麼行動、怎麼接取任務,
偶爾放個聖光治療被精英怪追擊的新手,
默默保護著一群菜雞。
老手帶新手的畫面很是怪異,
他似乎在用時間交換某種我無法理解的裝備。
我曾經笑他浪費時間,說你帶他們又沒獎勵、
人家說不定玩了一下沒趣就不上線了,
他只是淡淡地跟我說:
「我一個人變強有點沒意思了」
結局是時間過得很快,接著我開始忙於課業,
漸漸退出《魔獸世界》,也沒再與戰友聯繫了。
多年後的現在,
我偶爾會想起朋友帶著新手練功這件事,
此刻有了不同的角度。
朋友選擇放棄提升裝備的機會與時間,
取而代之是深刻體驗到與他人連結,
並看見別人成長的快樂。
《魔獸世界》裡有一句話:
「別忘了帶你朋友到艾澤拉斯看看」
「也別忘了看看艾澤拉斯以外的世界」
高中時候的我只聽懂前半句,
我以為這是在鼓勵團隊合作,
提醒玩家不要獨自升級、記得帶上朋友。
後來我才明白,真正重要的是後半句:
「看看艾澤拉斯以外的世界。」
這句話不只是寫給沈浸遊戲忘記休息的少年,
更是寫給只記得提升等級,只容許變強的人們。
我們一生都在升級,
升級各種外在資產與身份地位,
我們努力工作、學習、創業、追夢,
都在尋找同一件事:
我是有用的、我想被看見、我會屬於這裡。
然而,我們常常忘記了來紅塵走一回與他人連結的重要性。
後來我讀到兩位心理學家Edward Deci 和 Richard Ryan發展出自我決定理論
(Self-Determination Theory, SDT)才明白這件事。
他們花了幾十年追蹤學生、員工、運動員,
並從七○年代開始觀察一個簡單的現象:
為什麼有些人越被上司獎勵,反而越沒動力完成任務?
為什麼一件原本自己喜歡的事,變成責任後就開始厭倦它?
後來發現,推動人往前進的並非只有獎勵或懲罰,更存在著三個心理資源。
・自主(Autonomy):我能選擇它。
・勝任(Competence):我能做得到。
・連結(Relatedness):我與你同在。
只要這三樣同時存在,
人就會自然地往前邁進,甚至不需要被他人鼓勵。
或許「看看艾澤拉斯以外的世界」,
就是透過觀察遊戲新手加入時獲得的體驗,
同時找回自己忘記許久的快樂。
我想,朋友肯定是意識到這點,
才選擇默默守護素不相識的新手們。
與此同時,我開始反思並理解「自我升級」這件事。
升級一方面是讓自己越來越強壯、
越來越高效能;
另一方面更是能誠實地看見自己,
了解是什麼在推動自己,
又是什麼不斷困住你,讓你原地踏步。
榮格曾說:
「在你使潛意識成為意識之前,它會主宰你的生活,而你會稱之為命運。」
人們並非缺乏能力做出選擇與改變,
往往是我們不清楚自己正在被哪種內在動力牽引。
我的朋友之所以願意手把手帶領新手們,
是他明白那裡有他真正的動力,
回歸到「連結」的渴望。
他想與人前行,並再次看見曾經是新手的自己。
而我,只看重「勝任」急忙著升級,
錯過了同在的機會。
每個人都有這樣的時刻,在「我應該」與「我想要」之間搖擺,
我應該把握時間升級完成、完成無與倫比的偉業;
我想要與他人共同成長、成就他人並完成自我人格。
只是,這不是二元對錯的是非題,
你該做的是好好看見自己是誰,
找到現在對你真正重要的事情。
所以,如果你想知道自己內在人格是依靠什麼前進,
我想邀請你試試「榮格12原型人格測驗」。
「榮格12原型人格測驗」不去貼記標籤,
我想幫你看見自己正在運作的心理原型,
找到你在面對挑戰時,你會不自覺做出的決定,
並且影響你行為的潛意識原型人格。
有的人看見「英雄」人格,不斷突破規則創造傳奇;
有的人成為「照顧者」人格,願意照顧家人承擔責任;
也有人嚮往「探索者」人格,想要在人生邊界裡尋找自由。
每種人格原型都有光明面同時也有陰影面,
它們共同組成了你此刻行動的方向。
「榮格12原型人格測驗」幫助你看見自己的核心特質,
理解被人格陰影面控制時會發生的事情,
也能讓你在與他人互動時,多一份理解與餘地。
就像我的戰友選擇回到新手村一樣,他沒有停止遊戲,
他只是換了一種方式繼續「練等」。
👉點擊這裡,開始測驗。
*本文原收錄於 2025-10-07〈灰鴿因果鋪〉免費電子報內,想搶先閱讀未公開內容嗎?快來填寫下方訂閱資料👇

我將透過探討社會議題、影視作品、文學經典相關的內容,
嘗試用宗教與心理學的角度,來找尋人類的共同性。
因為我相信一個道理若是真的,
那麼在世界各處都會看到它的影子。
同時,通過自我提升和正念覺察的過程,
幫助大家建立良好情商,
一起成為平行宇宙裡最好的自己。
----主題將會以獲得心理自由為目的展開分享與討論----
歡迎追蹤⬇︎⬇︎
0則留言